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为什么要迁都?

伊万 地球知识局 2019-06-25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919-俄罗斯迁都


作者:伊万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俄罗斯在面积上是世界第一大国,但在这泱泱土地上,能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的城市却寥寥无几。


令人一下想起来的城市还真是不多


更有意思的是,这为数不多的几座城市还都曾经做过俄罗斯的首都,比如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等。俄罗斯是一个迁都历史非常丰富的国家,在最终选定莫斯科之前,就曾经多次迁都。


普京对诺夫哥罗德可是很重视的


当然,俄罗斯的首都选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在时势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古罗斯国家首都的频繁变迁


公元5—6世纪,住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的斯拉夫人开始了迁移与分化。随着历史演进,他们逐渐形成了三个分支:东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与西斯拉夫人。


虽然都是古斯拉夫人的后裔

但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并不很好


东斯拉夫人就是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及白俄罗斯人的祖先,居住在第聂伯河沿岸森林及其以北地区。凭借当地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森林、水资源,东斯拉夫人生存了下来,但受限于气候和偏僻的位置,他们的生产方式长期没有进步,单位土地的产出和可持续开发能力连当时粗糙的西欧都比不上。


东斯拉夫的早期基因可以说相当“内陆”

波罗的海周边、黑海周边都不是他们的地盘

和北方瑞典、西边西欧、南边的地中海国家相比

当时斯拉夫人的文明程度还比较低


当东斯拉夫人迁徙到东欧平原后,古老的氏族制度逐渐被村社制度取代,他们也在周边遇到了一群拥有更先进文明的邻居。


东斯拉夫人的两位老师

(第三位是蒙古人?)


当时,自波罗的海沿第聂伯河进到黑海有一条重要商道——将欧洲北部和拜占庭连接在一起的“自瓦良格至希腊”之路。为了保证沿途商贸活动的安全,许多城市出现了由瓦良格人组成的武士队。正是这些人带来了最早的俄罗斯国家概念


从斯德哥尔摩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虽然这条路线不能完全通航

但只需要较少的陆路转运

对于瑞典人来说已经非常宝贵了


公元862年,居住在诺夫哥罗德的斯拉夫居民邀请瓦良格人留里克及其武士队来整顿秩序,建立了留里克王朝。这是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古罗斯国家的第一个王朝,而首都便是诺夫哥罗德(现为俄罗斯联邦诺夫哥罗德州首府大诺夫哥罗德)。


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圣彼得堡-诺夫哥罗德

这条线再往北,就太冷了

定都在这里条件已经比西欧南欧国家艰难很多了


他们选择了诺夫哥罗德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


大诺夫哥罗德处于沃尔霍夫河两岸,南接伊尔门湖,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淡水资源丰富,且具有相对优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从生产力上来说是优选地区;其次诺夫哥罗德处于水陆交通线交汇点,是通往希腊商路的重要节点,在商业和军事上价值突出。


沃尔霍夫河穿城而过

(大诺夫哥罗德)


留里克去世后,奥列格成为了诺夫哥罗德王公。公元882年,他又率武士沿第聂伯河南下,占领了基辅,并迁都于此


令奥列格选择基辅的原因,除了因为基辅是三条大河汇流之处水陆两便,而且气候更宜人以外,还有政治上更重要的考虑


这里确实也是第聂伯河诸多支流的枢纽所在


在诺夫哥罗德,王公的权力只局限于军事和司法方面,公国内的事务一概由公民大会决定。正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方便改革一样,奥列格也是为了摆脱庞杂的既得利益集团,放手实施自己的雄图。


亲兵哀悼奥列格之死

(现代作品)


水陆交通方便,而且更靠西的基辅,有利于罗斯人完成对其他斯拉夫人的统一。“让基辅成为罗斯各城市之母吧”!奥列格的这一雄心也确实实现了。此后,在基辅周围形成了被称作“基辅罗斯”的古罗斯国家,也让基辅在东欧始终是座极其关键的城市。


在农业与游牧的时代

南方的通道才是关键,基辅则是枢纽所在


此后基辅罗斯经历了大约近四个世纪的发展,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内讧和同游牧民族的战争耗尽了罗斯的力量,到了13世纪,最终分裂成了50多个独立的小公国。与此同时,鞑靼蒙古人的入侵,促使罗斯分成了两部分,东北罗斯和西南罗斯


蒙古人来了


到了1157年,罗斯王公安德烈·博戈洛布斯基迁移新建的弗拉基米尔城——这原本是一座要塞型的城市,地势很高,形势险峻。其成为东北罗斯的首府,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


弗拉基米尔并不是莫斯科,而是在莫斯科以东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州首府)


而这座新首都的形象,则参考了当年的基辅城。


在古罗斯国漫长的历史上,都城一再改变,却从没有人选择今天的首府莫斯科和另一座旧都圣彼得堡。这两座首都的故事,还得从蒙古人西征说起。


我猜是因为太冷

 

 

统一俄罗斯国家首都的选择


“莫斯科”一词来源于芬兰语,意为“潮湿的地方”。史书中有关莫斯科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公元1147年,王公“长手尤里”与另一位罗斯王公于此会面,这一年于是被认为是莫斯科的创立之年。


首要功能就是一个军事城堡

不过最早的莫斯科比下面这张还要简陋很多很多


其实莫斯科本来只是东北罗斯“苏兹达里-弗拉基米尔”公国南端的一个防守点,但因为战略位置很重要,受到了罗斯人和蒙古人的双重重视,竟逐渐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势力,也就是莫斯科公国的核心。


当时的苏兹达里-弗拉基米尔”公国

只是东北罗斯诸多小国之一,周边还有其他小国

可谓俄罗斯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莫斯科公国的发展过程中,王公们与金帐汗国保持着良好关系,甚至代替蒙古汗征收赋税,没少干压迫同胞的事。他们征得的财产当然也并未全部上交,雁过拔毛地增强了莫斯科自己的实力。


莫斯科发展得挺快

开始反噬上级.....


对于在罗斯地区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教会来说,莫斯科的中央地位也很有意义。主教们认为东正教的发展必须处于罗斯南北方的中心点,便集体从弗拉基米尔搬到了莫斯科,并投桃报李地用宗教声望支持莫斯科公国。


莫斯科的西蒙诺夫修道院等建筑

起来的宗教点数直线上升


逐渐地,罗斯政权和教权都集中到了莫斯科,成为了“全罗斯”的中心。


到14世纪中叶,金帐大汗之位几经易手,汗国日渐衰落,莫斯科却趁机崛起了


1380年,罗斯武士在顿河旁的库利科沃原野击败了鞑靼人,虽然这一战后并未使莫斯科公国摆脱鞑靼人的统治,但是罗斯人开始相信自己有力量打败敌人。伊凡三世登基之后,通过武力与和平方式又吞并了许多小公国,并出动大军征服了诺夫哥罗德商业共和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罗斯君主”。


以后不伺候了,不服来战


1480年,鞑靼汗率军讨伐罗斯,却因天寒地冻不得已退兵,标志着罗斯摆脱了鞑靼蒙古的枷锁。此时莫斯科大公变成了沙皇(之前只有拜占庭帝国皇帝才拥有的称谓),莫斯科罗斯也变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俄罗斯,定都莫斯科。


(网友做的文明6伊凡雷帝mod)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俄国不断向外扩张,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帝国也有自己的心病,那就是没有出海口。1689年登基大位的彼得一世深谙此道,而莫斯科作为首都海洋属性明显不足,他必须为俄罗斯找到一个强力的滨海首都


俄国要为自己争到一个出海口

最大的对手乃波罗的海霸主——瑞典


另一方面,和当年的奥列格一样,彼得大帝也需要铁腕改革,让腐朽的俄国重新富强起来。从莫斯科迁出,远离顽固保守势力,是他计划的第一步。


头可断,胡不肯断...


于是1703年,彼得大帝西巡,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派驻重兵以防御北方之敌——瑞典。他发现这个地方是不错的海洋首都,开始逐渐扩建要塞为城,并在与瑞典的大战后,于1712年正式迁都于此,命名为圣彼得堡


一座帝都的传奇从此开始


此后长达200年的时间,这里都是全俄的政治中心


城市西面还有一座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

作为圣彼得堡的海上守护者

 


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首都


19世纪末,处于世纪之交的俄国,经济和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经过多次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首都圣彼得堡爆发革命。起义者夺取武器,占领办公大楼,沙皇签署退位诏书,俄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随后工人革命就遭到了残酷镇压。


1917年2月,俄罗斯士兵在彼得格勒游行


一直到了十月,随着“阿芙乐尔”号战舰的一声炮响,无产阶级攻占了冬宫,才成功取得了政权。


“阿芙乐尔”号


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俄建立,而革命导师们又一次把首都迁回了莫斯科。俄国的首都又变了。


一切都会有的


这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圣彼得堡是沙皇经营200年的核心城市,革命火种难以在这里长久保存;其二,当时德国人正虎视眈眈瞄准苏维埃俄国,圣彼得堡位于沿海地区,极易受到攻击,而莫斯科处于内陆,有着战略纵深,更利于防守。


当时的新生政权仍面临着严峻的国内战争

而国内反对派多获得外国支持

即使国内统一,脆弱的海军也不允许定都圣彼得堡


国内秩序稳定下来之后,苏维埃政权倾全俄之力,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首都建设,奠定了莫斯科这个全国最大工业中心的牢固地位。当时的莫斯科,集中了全俄超过50%的工人,拥有俄罗斯第一条地铁,第一组环城公路,是全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城市。


千秋大业


不过苏联的众多城市在二战中遭到毁灭性破坏

同样的,苏联人也想把柏林夷为平地


二战之后,经历了50年代到70年代的建设复兴,莫斯科已经初具国际化大都城的规模,是苏联展示国家建设成果的最佳窗口,吸引了全苏联的注意力。这却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治理难题。


热带社会主义领导人卡斯特罗前来学习宝贵经验


人们白天想,夜里哭,做梦都想进首都,首都却并不想大家来。


1931 年联共(布)中央提出控制人口规模为 500 万,但 1959 年人口即达到 504.6 万,1971 年提出市区人口远期控制不超过 800 万,1984 年即达到 858 万。莫斯科成为了一座爆炸的城市。


至少能数出四个环


而莫斯科的城市规划没有跟上移民的步伐,只能在郊区修建计划经济特色的各种功能单一的卫星城镇,人们不得不职住分离,不仅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让居民幸福程度大大降低。


俯瞰莫斯科的“赫鲁晓夫楼”


可想而知的是,莫斯科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堵车。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等级低,路网密度小等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再加上管理不善,莫斯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之一


这一问题一直延续到了苏联解体之后。作为俄罗斯的(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莫斯科的交通状况始终没有得到缓解。近几年,莫斯科政府终于加强财政投入,尝试努力解决堵车这一困扰民生经济的大问题,但收效如何,仍然有待观察。





从诺夫哥罗德,到弗拉基米尔,从基辅,到莫斯科,漫长的罗斯文明史上,首都更换频仍,都是为了各种政治目的而服务,正如俄罗斯人的文化性格一样,一切服务于实用,不惜一切代价地满足实用的需求。


如今的俄罗斯风雨飘摇,经济凋敝,他们会不会再选一个新的首都力行改革呢?抑或是,在苏联时代为莫斯科留下的强俄幻梦里继续忍耐呢?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巴西  |  泰国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区:安徽  |  广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城市:广州  |  苏州  |  杭州  |  黄石  |  玉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